一.學院內部治理
以深化學院二級管理試點為契機🙎🏻♂️,加強學院建設。
1. 根據學院發展目標🌤、任務及學院實際👸🏻,調整和建立相應的學院內設機構,如教學基層組織、科研組織等,並明確各組織機構的職責🅿️,建立相應的考核辦法和考核機製。
2. 成立教授委員會🧟、改選學院工會及教代會、完善學代會,充分發揮黨政聯系會議🧏🏿♂️、教授委員會、教職工代表及學院學代會等的決策、咨詢作用,建立相應的監督機製👩⚖️,確保學院的民主管理和科學決策🧚🏻♀️🥖。
3. 梳理學校🚿、學院現有規章製度,完善相關的製度措施,並全部在學院內公布實施📻,保證學院製度管理💪🏻🌳、規範運行。
二.學科建設
1. 抓緊完成“211”工程三期與“985平臺”建設項目🤦🏽♀️。
2. 按照新凝練的學科方向📢,短期建設與長期建設相結合,紮實做好隊伍、基地配套建設等工作8️⃣,為學院長遠發展奠定紮實的基礎。
三.隊伍建設
1. 根據學院“十二五”發展目標,統籌規劃😍、建設學院教師🤦🏿♂️、實驗室、專職管理、專職輔導員四支隊伍。
2. 根據學院發展目標及任務,進一步調整💘、細化、完善學院各類人員基本崗位職責,完善現有考核方式↩️,激發現有隊伍活力。
3. 根據隊伍建設規劃,結合學院實際♓️,製定各級各類人才入門條件🚣,積極引進人才。
4. 加大對各支隊伍的培養力度🧜🏻,尤其是青年教職工隊伍🧑🏻🦽,根據學院內不同類型青年教職工特點🏄🏽,製定不同的培養措施,保證學院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
5. 充分利用國家、上海市、學校隊伍建設政策,結合工科特點,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引進各方面的骨幹充實到教師隊伍和科研基地、檢測中心。
四.科研工作及科研基地建設
1.重點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中高新產業用紡織材料(品)與工程新方向,組織團隊力量在高性能紡織品🧜♀️、非織造材料🏄♂️、生物醫用紡織材料和復合纖維製品等關鍵技術與工程應用方面等加以突破,搶占更多科研製高點,努力提升紡織學院科整體研水平和團隊競爭力🔆,科學技術貢獻率國內領先💅🦻🏻。
2.加強學院基地建設🚫👈🏽,加強建設“教育部紡織面料重點實驗室”,提升科研創新能力與技術集成水平;重點建設“產業用紡織品教育部研究工程中心”的科技成果產業化作用,突出科技成果轉化功能,增強對行業服務意識✪,積極組織力量申報國家級研究工程中心🎋🎾。
3.繼續完善現有學院科研考核機製,提升學院科研硬實力⬆️,營造學術軟環境🤴🏼✡️。持續保持國家,省部級高水平科研成果和國際優秀論文國際領先水平,完成今年學院科研經費、三大論文檢索、專利、獲獎等指標。
五.實驗室建設
結合紡織學院“211”工程與“985”平臺建設3️⃣,“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的“功能材料”新專業建設等工作🍒,做好2011-2012優先年購置迫切需要和短缺儀器設備🩻🤾🏽♀️;實驗室場地資源整合;智能化控製軟硬件的配備;形成整個實驗中心的管理系統,為實現實驗室的全面開放打下可靠的基礎🚰。以使實驗中心得以動態的監控、安全的保障🫸🏼、信息的共享、有效的運行和綜合的管理。
1.常用的大型精密儀器和使用頻率很高且價值較高的儀器設備安裝智能電源控製器🎶。
2.規模較大的實驗場所的重要部位、化學危險品實驗室🏇🏼、精密儀器實驗室和恒溫恒濕實驗室安裝視頻監控系統。
3.重要實驗場所、開放度較高的實驗室和安放多臺小型但沒有安裝智能電源控製器儀器設備的實驗室安裝門禁系統.
4. 新建“功能材料”新專業實驗室用房屋60-70平方米。
5.推進創新型“實驗中心”建設,提升耀世平台紡織檢測中積極組織紡織檢測中心在完成學校教學科研任務時,開展社會或行業檢測技術服務,提升學院紡織檢測中心的實驗經費自籌能力🪡。今年紡織檢測中心檢測技術服務經費重大突破。
6.建立常態長效機製🧾,以考核促“檢測中心”發展🙏,提升“檢測中心”管理水平,推動“檢測中心”平臺建設🟤🦸🏿♂️。將“紡織檢測中心”質量管理運行體系🔖,優質完成教育部評審組對“紡織檢測中心”的社會服務功能體系建設要求🌜。
7.加強實驗隊伍和人才建設,進行優化組合和引入新人👩🏽💼,積極探索實驗隊伍的新機製🛀🏻。可以根據需要招聘部分具有實驗經驗的技術人員,或者選留優秀的的畢業生充實實驗室🪜👩🏭,以建設促“實驗中心”可持續穩定地發展🪅。
六.本科教學工作
1. 繼續以質量工程為抓手,促進教學改革與建設,切實做好質量工程項目建設工作;做好新一輪質量工程項目的建設規劃和相關項目申報工作。繼續組織做好國家級、市級精品課程和重點課程的申報與建設工作🧪。
2. 繼續進行二個本科“紡織試驗班”試點工作,研究完善多層次人才培養模式🤾🏼,繼續探索實踐本科分層次培養體系的改革。
3. 以“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項目為抓手🆒,推進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深入探索📂,進一步推進本科生創新能力體系建設。進行以培養卓越工程創新人才為目標的紡織工程(紡織品設計)專業改革研究與實踐🕵🏽♂️。
4. 組織做好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新專業——功能材料的建設工作和教學組織工作🥭。
5. 配合做好援疆工作中塔裏木大學紡織工程專業的申報及建設規劃工作,做好2011年塔大紡織工程專業“2+1.5+0.5”模式聯合培養學生的接受工作👶🏿🔘,安排好相關教學工作。
6. 研討進一步保障教學質量的辦法、措施🗝,努力解決或緩解就業與教學次序👩、學風之間的矛盾👨🏼⚕️,使學風、質量得到措施和製度上的保障😕。結合目前實際情況📸,繼續完善和執行學風建設相關措施,如,加強課堂考勤監控與相關措施的執行力度🤹🏼♀️;改進平臺課程考核方式,促進學風🏯、考風建設🧑🏽🎨。
7. 做好2008級的畢業論文工作,引入本科畢業論文管理系統👷🏽,加強本科畢業論文工作質量過程控製和答辯工作客觀性管理。
8. 組織好第二屆本科“論文大賽”、“紗線設計大賽”,探索實踐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在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中的作用。組織各級大學生創新項目的階段檢查工作。
9. 做好2011級迎新工作和2011年研究生推免工作。
10. 做好2012年招生宣傳工作。
七.研究生培養工作
1.繼續爭取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和上海市優秀博士論文。
2.組織做好研究生招生、錄取的相關工作。
3.大力拓展工程碩士生源。
3.開展研究生培養方案的修訂。
4.完善新增二級學科的建設工作⛏。
5. 結合教育部研究生創新計劃👨🏻🦼,推進各項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項目和工作。
6. 認真組織申報課程、教材建設項目👏、博士生論文創新基金🧛🏻♂️、優秀研究生論文成果等。
7.開展全日製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探索。
8.開展研究生培養🏂🏻、實踐基地/單位的拓展與建設工作。
9.完善研究生培養機製改革的方案。
八.國際合作與交流
1. 完善與美國高校在本科生、研究生層面的聯合培養與合作交流。
2.加強國際科技合作和教育國際化進程,繼續開展好已有的國際合作項目,推進新的合作項目,為研究生、本科生提供更多的國際交流的機會。
3. 加強國際學術交流👨🏻🎨💘,積極組織青年教師💅🏽、博士生參加國際會議🦚,提高紡織學科在國際上的影響。
4. 落實、開展全英文授課、中非2020項目等國際學生培養與合作🤲👐🏿、交流工作🥑。
九.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及學院文化建設
1. 以慶祝建校、建院60周年為契機,發動學院師生凝練紡院精神🤟🏼,放眼未來詮釋院標內涵👨👩👧,以共同的目標追求和學院精神統一思想、凝聚人心。
2. 配合校慶及學院發展,對學院環境進行重新的布置🙅🔺,營造體現紡院特色的良好的環境氛圍🫧。
3. 充分發揮工會、青年教師聯誼會、教學基層組織🍩、黨支部等的作用🧓🏿,通過組織校慶及特色主題活動🧒,營造積極向上、健康活潑的文化氛圍。
十.黨建工作
(一)教職工黨建工作👈🏼:
1. 加強對新調整教職工黨支部支委的培訓和引導🚤,支部建設及學院基層組織建設相結合👨⚕️👺,加強對教職工支部工作切入點的探索🥄,以支部建設推動基層組織建設及人才培養等工作⛈♉️。
2. 以人才培養和學風建設為抓手🫏,加強教職工支部與學生支部建設的聯動,深入開展“雙結對”活動𓀇。
3. 根據新進青年教職工中的各種情況,加強對非黨員青年教職工政治思想上的關心和入黨啟蒙,加大對黨員青年教師的培養引導力度💥。
(二)學生黨建
1. 加強對學生支部書記、支委的培養,在面上培訓的同時,加大專題研討力度和日常工作的督促、檢查🕢🌶、指導力度,確保學生黨建工作在學生工作中的帶頭🧑🏿🦰、示範作用🧘🏼♀️。
2. 以慶祝建校、建院60周年為契機,開展學院總支內的主題活動,加強教職工支部、研究生支部、大學生支部之間的交流及建設聯動。
3. 加強對不同類型學生支部黨建工作的探索研究,尤其是專業學位研究生黨建工作的研究🧑🏻🌾,製定紡織學院專業學位碩士生黨員培養、發展和管理措施、辦法💱。
4. 積極推進黨建進宿舍、進社團、進課題組工作,多途徑、多角度開展黨員培養、管理😌🟤、考察和黨建工作。
5. 繼續探索、推進學生各類黨建基地😑、載體建設🆘,發揮學生黨員在服務社會及和諧社會中的作用。
6. 繼續完善全過程🦖、階梯式的入黨積極分子🗄、黨員培養、教育、考察體系,尤其是要加強對不同時期🆎🪁、不同層次入黨積極分子的跟蹤培養及“推優”等關鍵環節的把關措施,確保發展黨員的數量和質量。
7. 加強學院黨校建設,在不斷提高入黨積極分子培訓質量的同時,加強對各級學生骨幹的培養,探索不同類型學生骨幹的培訓內容及方法措施。
8. 發揮老同誌的優勢,利用學院二級關工委、老教授咨詢組、教學巡視組這三支隊伍⛹🏻♂️,發揮老同誌在黨員培養教育、黨員發展、黨支部建設的工作經驗,推動學生黨建工作。
十一.學生工作
1. 輔導員隊伍建設
1)製定符合學院實際🛅、特點的輔導員個體考核🧑🏿✈️、日常考核和專項工作考核細則👰🏻。
2)適時調整輔導員專項工作🏘,讓輔導員得到全面鍛煉,有利於輔導員找到專長,走專業化道路發展。
3)探索建立輔導員辦公室每周學習日🤑,開展學生工作專題調研和課題交流⚅,努力使輔辦成為輔導員學習交流的溫馨之家。
2. 堅持以學生為本、圍繞“三位一體”的學生思政工作主線
1)繼續完善“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體系,紮實做好學校育人。突出學院校外成長導師,校內專業教師🫴🏿、關工委講師團、老教授咨詢組的育人主體隊伍。
2)加強及繼續拓展校外各類育人基地建設🤦🏼♂️,發揮社會育人功能。做大做強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和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建設,與企業開展培訓、實習、聯合培養、就業等多種實踐項目。
3)繼續加強學生各級組織建設,以黨建及黨員學生骨幹為主題,以主題活動為載體❌,加強學生自我教育和服務管理。
4)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與聯系,發揮家庭育人功能。落實每年新生家長會、寒暑假困難生家訪、學期末學困生電話回訪以及平日的郵件書信的聯系𓀄。
3. 學風建設
1)調動各方資源,營造優良學風✏️。加強學校學院黨總支對學風建設的領導作用;重點發揮輔導員在學風建設中的促進作用🙍🏽♂️;切實發揮黨員、學生幹部在學風建設活動中的骨幹作用;有效發揮專業導師在學生學業規劃上的指導作用;進一步完善導生製度🏄♀️🏊♂️,發揮導生對低年級學生的輔導作用;更好地發揮關工委同誌♉️🚡、離退休教師對低年級學生的關懷引導作用。
2)繼續加大大學生成長規劃教育😳。以開展大學生成長導航活動為契機,完善各年級的培養目標,幫助學生製定適合自己的發展規劃,抓各年級落實情況和活動效果。
3)以校內外六大科創組織平臺為載體,以品牌項目和賽事項目等科創活動為抓手,利用黨團組織力量👷🏼,激發學生科研興趣,加大學院科創力度🫵🏿👨❤️👨。
4)加強各類學生骨幹培養🏍,發揮優秀學子在學術和管理不同領域的引領作用。
5)繼續做好易班建設🖋,加大網絡平臺建設👩⚖️,重點扶持專業教師、課題組👨🏿🔧、輔導員的博客建設和在線互動🔏,探索名師在網絡思政教育中學風建設的積極作用。
6)健全製度,嚴肅紀律,保障優良學風。如:上課考勤製度,輔導員進課堂聽課製度,輔導員巡考製度,學業危機預警和懲戒製度✂️,延長學年學生的管理製度等🦵🏻📟。
4. 幫困育人
1)堅持“幫困重在育人”理念,掌握每名困難生具體情況🧎♂️,明確標準,規範程序🌲,紮實做好貧困生各類資助工作👽👩🏿🔧。
2)挖掘社會資源🍪,繼續擴大設立企業專項捐助。
3)依托陽光服務隊🧑🏿🌾,以“樹立自我解困意識,培養勵誌成才觀念,鍛煉綜合素質能力”為目標🦸🏿♀️🌯,實施困難生個體培養🩳👱。
5. 社區學院
1)堅持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進一步完善學生園區自主管理發展中心。
2)開展黨建進社區活動,實行黨員宿舍掛牌,入黨流程上墻,設立學生黨員培養聯系人社區談心室,黨建活動室月月展,開展黨員社區服務活動等。
3)進一步細化社區活動室功能🐏,發揮社區學院第二課堂功能。
6. 就業工作
1)全員參與🧖♀️,構建師生協力的就業工作網絡🐅。
2)加強對畢業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幫助學生轉變就業觀念☣️,動員學生到除上海外的城市工作,到基層、到艱苦的地方去鍛煉,教育他們把實現個人價值與實現社會價值結合。
3)開展校友企業專場宣講會🧜♂️,校友專題講座和職業生涯發展教育。
4)幫扶就業困難群體👨🏿🍳👮🏻。建立完善就業困難學生數據庫,對每個學生的就業情況進行全程跟蹤,重點加強對就業困難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