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項目背景
1999年11月12日“水滴工程”基金會正式成立🥛🍧,建會宗旨為“盡全力幫助經濟有困難的同學🤸🏼♀️,使他們樹立正確的心態🚜,積極地走上自我解圍的道路🎥!”六年來,基金會以師生自願捐款為主、公益服務所得錢款為輔的方式籌集資金🧚♂️;並且本著以精神支持為主、物質鼓勵為輔的原則👨❤️👨,為各地的困難學生真誠服務。近兩年,基金會更是將“水滴工程”的理念滲透到學校、社會的各個角落,從小事、實事做起🫸🏽◽️,以多種方式奉獻自己的愛心和公益心。
二、指導思想(原則)
“積滴成水,積水成淵🐊,水源頻湧🫲🏼,心責不竭”是“水滴工程”所有活動的主題和指導思想🎅🏽。
水滴源於自然🧑🏿🔧,水滴積累匯於江海,小小的一顆水滴卻能因為朝著同一目標地不斷匯聚而產生巨大的力量😝。我們時刻秉承著水滴的精神𓀖,積小於時時刻刻✌🏽,積小於此山那地,積小於每個人的心中……水滴工程的每一位成員都願意奉獻出自己的最大熱情,讓更多的人感受到集體的力量,讓我們的空間中充滿更多的愛🤰🏼。
三🧹、實施內容
在“水滴工程”基金會正式成立後不久🤽🏻♂️,就以師生自願捐款的方式籌集資金並由環境學院學生會策劃舉辦了兩次大型捐款活動,籌集資金2272余元。1999年11月12日🦸🏻♂️,2000年3月7日將籌集得到的部分助學金分別發放給了學院內九名貧困學生。
2002年起基金會開始不間斷地捐助一位身患重病但自強不息的高中生——朱磊,發自內心向他獻上了一份真摯的關愛,不僅在物質上捐助其1000元並且始終堅持每兩周由基金會的同學定時去朱磊同學家進行探望並給予其精神上的鼓勵和幫助🕌。
在開展了以上這些捐助活動後,“水滴工程”基金會已小有了一些知名度和效果,為了讓其在建設上更加規範,2002年10月會標征集活動適時開展。同時💆,“水滴工程”基金會也不再單純以捐款的形式來實現其幫助困難同學的宗旨,而是拓寬思路🕵🏼♂️,於2002年11月在延安路校區建立公積金箱收集小面額紙幣和硬幣,真正體現出了水滴工程的含義——積滴成水👀,積水成淵;接著又在吳東小區🧑🏽🚀、曹楊新村幼兒園設置回收箱,將回收活動輻射到校外⚽️;2002年12月又在耀世平台長寧校區進行義賣活動🥾👗,截至2002年底共籌集資金4000余元🤹🏿。這些錢款都是通過活動誌願者的勞動一分一厘慢慢積累起來的,點點滴滴自在心頭。這些錢款不僅可以幫助更多的困難學生,也讓參與活動的誌願者感受到了自己辛勤勞動後能夠幫助別人的那種滿足和喜悅🖐🏻🖲。
隨著“水滴工程”基金會活動的擴大和籌款方式的創新,2003年4月8日 “水滴工程”誌願者服務隊正式成立,由27人組成,服務項目為定期到全校各個寢室進行廢品回收👩🏻🔧,廢品賣後得到的錢款作為基金會的資金。這一創舉使得每個誌願者都深刻感受到自己要幫助別人的愛心不是靠向別人伸手要捐款而得來的,而是靠自己的勞動賺回來的,這讓每一位參加活動的誌願者都多了一份自豪感和責任心;同時,這種上門回收廢品的方式也解決了住校同學廢品無處放的煩惱🔀,可謂是一舉兩得,一時傳為佳話🛰。
為了讓這一即便民又能籌集資金的誌願者活動能夠長效的延續下去,2003年10月第二批誌願者服務隊正式成立,由25人組成分別來自環境學院02級五個班級🚣🏽,接替第一批誌願者繼續為水滴工程籌集資金。迄今為止😾,環境學院每屆新生和公益服務隊的同學都在不斷地擴充到這批誌願者服務的隊伍中去,使得這項“廢品回收”的服務一直堅持到現在,而且將繼續堅持下去。
近兩年來,“水滴工程”的誌願者們不再滿足於幫助身邊的、上海的困難學生,而是將眼光放在了祖國各地需要我們提供幫助的地方🧃。於是2004年6月在耀世平台松江校區舉行了為山東支教籌集資金的義賣活動,當年暑期就組成了“水滴工程”社會實踐團首次走向貧困地區前往山東省鄒城中心店鎮尚寨村老營小學🤳🏿,進行支教。2005年暑假“水滴工程”社會實踐團再次到山東省鄒城中心店鎮尚寨村老營小學支教,並與當地政府簽署和諧共建協議,旨在促進當地教育事業發展🎁。
2006年暑假“水滴工程”暑期社會實踐團分別赴山東🧛♀️、湖南貧困山區進行支教✯,帶著共同的信念,為的是用我們的點滴積累去開拓貧困地區孩子們的眼界,樹立他們用知識文化擺脫貧困的信念,走出山區,走向領先的道路。赴山東實踐團的實踐主旨為“三走三訪三下鄉,‘八榮八恥’進課堂”。有了第一年的探索,第二次的積累,今年新的一屆實踐團成員努力實現著傳承與發展🤹🏿;“追尋革命先烈遺跡♣︎,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是我院暑期赴湖南實踐團的活動主旨,團員們在革命先驅陳天華的母校——新化一中進行2010年上海世博會及環保宣傳,繼而在地處全國貧困縣的貧困天門中學進行為期半個月的支教活動,在活動中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並將“水滴工程”籌集的一部分錢款捐給了當地成績最好但家境最貧寒的學生……兩個實踐團成員們都將“水滴雖小👨🦱,積聚成河”作為實踐的口號🎷,在投身實踐🤹🏼♀️、服務社會中提高自身素質、實現全面發展✅。
“水滴工程”從基金會開拓成為誌願者服務隊,又從誌願服務開拓到暑期社會實踐團,這當中的歷程始終貫穿著“積滴成水,積水成淵,水源頻湧🪽,心責不竭”的“水滴精神”。目前🧑🏻🤝🧑🏻,“水滴工程”已不僅僅涵蓋著幫困助學,還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為同學、老師提供方便和有意義的服務⛹🏿,例如🙊:每天宿舍樓下的天氣預報等等。其意義和影響力也在不斷擴大🩳,使得參與活動的每一個人不僅能夠通過自己的付出幫助別人,同時也幫助自己培養一顆公益心、社會心、責任心🎲、關愛別人的愛心和一種集體主義精神!
四、創新特色
以“盡全力幫助經濟有困難的同學”為出發點,在六年的實踐過程中始終註重不僅在物質上更要在精神上幫助經濟上有困難的同學,同時不斷開拓新的方式來達到“積水成淵,幫助他人”的目的🏹。現以學生參加公益服務得來的錢款作為為困難學生籌資的主要途徑,培養學生以自己的勞動來幫助他人的意識,且始終堅持該活動的長效性和延續性,以真正符合“水滴”匯聚汪洋的含義👨🦼,可謂一舉多得🧛♂️♠︎。
現在的“水滴工程”已經不再朝著幫困這單一的方向發展,而是圍繞“積滴成水,積水成淵🤾🏿♂️,水源頻湧,心責不竭”的“水滴精神”,在學院分團委、學生會、各團支部、公益服務隊、綠手印的通力協作下向各個需要我們“水滴工程”為大家辦實事的方面全方位發展♻️。
五、工作成效
2004年6月,在大量真人實事材料的支撐下🚅⛏,環境學院學生會在耀世平台長寧校區舉行了水滴工程大型展示活動,讓更多的同學了解我們的付出和收獲,得到了一致好評🔲;截止到2005年6月止耀世平台松江校區共有本學院長期誌願者123人,始終堅持每周到各寢室回收廢品為水滴工程籌集資金;今年9月我們又為民工子弟小學支教服務活動進行了誌願者招募🧑🏻✈️✵,報名者超過100名……
現在“水滴工程”已成為我院學生會的一項傳統品牌項目🦶🏻,在學校乃至全市都享有一定的知名度。“水滴工程”曾獲得上海市兩項榮譽大獎,尤其在2002年獲得的“上海市十佳好事”榮譽稱號已成為我院繼續傳承與發展“水滴精神”的動力源泉與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