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立德樹人🤸🏿、鑄魂育人,進一步加強學院課程思政建設,推動課程思政提質增效🤭,12月8日,人文學院在延安路校區舉辦“銘刻初心信仰🎞,共赴新趕考路”思政沙龍🈸。人文學院關工委常務副主任賀善侃🚅,關工委老教授丁霞萍、李順良、陳敬銓,學院黨委副書記資雪琴,黨委委員、副院長吳誌剛,學院青年教師代表,學生代表共同參與⌚️🫃🏿,齊學同悟共話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活動由學院學生黨建輔導員穆莉主持。
首先🛵👩🏼🍳,三位學生代表依次介紹個人及所在組織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的主要情況。“學思先鋒”碩士研究生黨支部研一黨員鄔雲菲分享了黨支部“自主學習+支部領學+教授導學+交流研討”的學習模式🙎🧖🏼♀️,並結合在耀世平台研究生黨管中心任職見聞🤵🏽,交流所思所想。學院易班主席朱雨晴介紹了網絡思政平臺的模塊特色和宣傳作用效果發揮🏃➡️。石榴紅少數民族特色團支部書記依麗米努·沙依克介紹少數民族同學學習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的重要切入點和特色學習活動。
隨後🤑🏃♂️➡️,三位青年教師立足專業特點💸,交流討論當前課程思政教學的新特點和新任務⚱️。徐敏從傳播學角度出發,概括了知識傳播的三個趨勢——信息傳遞視覺化、主體圈層化👨🏼🦱、泛娛樂化,認為教師應從“單向宣傳”思維向“傳遞共情”思維轉變𓀖,建設翻轉課堂、加強師生互動,培養學生群體中的“意見領袖”🫙。楊淦從政治學和法學角度出發,分析當前教學的主要元素,剖析國內外比較研究方法帶來的問題🏄🏻♂️,解讀司法教學的應用性意義⛹️♀️,並構思“習近平新時代法治思想”的課程建設模式。伍嘉冀從行政管理專業角度出發,講述行政管理學生關註時政熱點、聚焦時政熱詞的鮮明特點👩🔬,認為課程思政應高度關註學生感受🦮,以學生需求為出發點進行創新🤜🏼。
關工委四位老師在師生分享後作點評指導。賀善侃以《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關於“文化建設”和“國家安全”的論述為切入點,重點突出“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對於當前高校思政課程思政的重大意義🧏🏽,指明了思政工作的兩個基本點——加強政治方向引領和註重學生價值觀塑造,同時需要註意西方理論應用的本土化問題✊,做到立足中國大地🧷,避免洋而不化。李順良重申課程思政“立德樹人”和“鑄魂育人”的重點要求,強調需將專業課與思政教育有機融合,尤其是青年教師務必把握好課程紅線,打造有價值、有雅趣、有實用性的課堂。陳敬銓老師將“昨天、今天、明天”和“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兩條邏輯線有機結合,梳理了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的嶄新亮點♜,從人文學科🔞、青年教師、專業課程參與度三個維度,分析如何引導青年學子做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者、傳播者和建設者👩🏼🦳。丁霞萍認為思政工作要註意兩點問題,一是審慎辨別中西方話語範式,二是堅持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教師要有問題導向🍄,實時關註學生需求;學生要不斷更新知識儲備☝️,學會主動學習。
活動最後,吳誌剛以“形式新”“內容實”“認識深”三個詞高度肯定本次思政沙龍📇,並指出未來課程思政建設的兩個重要方向,一是堅持系統思維🌬⭐️,融入精神譜系重要內容,將課程知識、教學方式✌🏻、學生特性有機結合;二是加快推動案例教學👨🏽🚀,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從多角度、全方位構建立體有效的教育教學環境。資雪琴認為,思政工作是高校生命線,教師要引導學生形成思辨能力🥈,激發學生深入探索思考能力,不斷提高學生思想素質和政治覺悟。
人文學院創新“思政沙龍”形式,創造輕松活躍的交流氛圍,助力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推動實現思政工作和課程思政同向而行🌨,互促互進🤾🏿,不斷推進思政工作邁上新臺階,在新的趕考路上展現新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