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用專業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教育🧚🏼♂️,他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是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要使學生對價值(即社會倫理準則)有所理解並且產生熱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須獲得對美和道德上的鮮明的辨別力。否則,他----連同他的專業知識----就更像一只受過很好訓練的狗💇🏽♀️,而不像一個和諧發展的人。
----Elbert Einstein, 1952《培養獨立思考的教育》
思考一:若只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面臨當前的現狀我們青年人該如何抉擇🫠?
具體闡述🙎🏽♀️:二十年後😴,我們可能從政而成為政治家,我們也可能從商而成為企業家🧑🏽🎓,當然我們也有可能只守望著自己的家園🧁。到時🧑🏽🎨,面對紛繁復雜的局面,我們又該何去何從?例如在成為政治家後7️⃣,我們要面對諸如“絕育兄妹戀愛”之類的社會難題🤳🏽,在成為企業家後,我們又該如何處理諸如“金融次貸危機”之類的商業難題,在為人父母後,我們又該如何培養我們的孩子🍘👩🦼。
因此👱,這些紛繁復雜的局面,迫使我們要對美和道德有鮮明的辨別力,以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這樣才能更好的應對危機。
思考二:什麽樣的人,才算是“一個和諧發展的人”?
“灰姑娘”的故事引發的思考:可能我們大多數的人有灰姑娘後母的“影子”,尚只學會愛自己,或是自己的家人,而沒有學會將這份愛與他人分享🕒。
“神秘聖誕老人”事件引發的思考:我們在過西方聖誕節時,只記住了它的歡樂⚪️,並沒有深入思考它背後深蘊的人文思考,也即是“責任”。
可見☦️,“愛”是做“一個和諧發展的人”的動因🧭;“責任”是做“一個和諧發展的人”的表現👩🏻🚀。
思考三:要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我們青年人又該怎麽去培養那份愛👋🏻?
沒有過去,我們就無從體認現在,創造未來💬。賣青草茶的老頭的子孫如果有機會撫摸先人賣茶的木製推車,與青草茶的“過去”比較,他才能了解屬於他的“現在”有什麽樣的意義,也才能決定他所追求的是怎麽樣的一種未來👨⚕️。盛青草茶的陶甕與木車就是古跡。
----龍應臺👊🏿,《我的過去在哪裏🫸🏽?》
從龍應臺先生的這段話☎️,我們可以看出應該回到“過去”去培養那份愛💬🏊🏽♂️。而回到過去,也就意味著我們要重溫我們的歷史,明白千年前的華夏先人們是如何在部落林立的黃土高原上殺出一條血路突圍,又如何在兩河流域上進行廝殺以換回了今天中華民族生息的土地🥡,與其說是我們祖先的勤勞勇敢,到不如說我們的祖先在這片土地上沉浸了太多的血淚🧝🏼♀️,才為子孫後代的福祉而拼出了一片新天地;這裏面包含著🧖🏽♀️,他們對我們的愛🧝♀️!因此❄️,重溫過去♋️,請自我們的民族始🔜!
我們民族的形“成”:團結!
原始漢族👞:伏羲與女媧的結合,代表著摒棄群婚製,此為我們漢民族的繁衍奠定了基礎。
大禹建立的夏王朝,為我們漢民族的發展註入了“活力”0️⃣,也即私有製的正式確立。
周公確立了《周禮》🕵🏽,為我們漢民族製訂了禮儀,以及相應的倫理秩序💱。
秦始皇統一了中國,政治製度由諸侯分封製向郡縣製過渡⏰📔,統一國家的概念第一次真正的出現📅👩🏽💻。
漢武帝將儒家思想作為漢民族統一的思想;自此🤾♂️,漢民族真正地得以成形,民族凝聚力得以積累。
我們民族的衣:為人👷🏿♀️。
闡述🌇:漢服的右衽是方便漢民族“農耕”的生活方式,少數民族服裝的左衽是方便遊牧民族 “遊牧”的生活方式👯。
我們民族的“食”:需人!
闡述:東坡肉🌬。吃豬肉的習俗起於新石器時代,但菜的做法卻成形於“宋代”。這其中固然有富貴人家不愛吃豬肉的習俗影響,但更深層次的反應在於就是飲食的簡單創新,也離不開知識的“記錄”,由此可見知識的重要性🚶♂️➡️。
我們民族的“風”:氣度🧑🏽🚀!
闡述:酒風。
一心敬。此出唐代詩聖杜甫《高都護馬行》✊🏿:“與人一心成大功。”表示祝酒人誠心敬酒,同心共飲之美好心願。
兩相好。“相”是佛顯而易見的莊嚴德相😐,共三十二相;“好”是佛微細隱秘難見的莊嚴德相,共八十種好。三十二相和八十種好合稱“相好”🕒。
三星高照。系祈盼福星、祿星🧑🏼🦱🕓、南極老壽星高照。
四鴻喜👨👦👦🎰。古人“四喜”是指“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五魁首。“五魁首”者🤽🏿♀️,系指古人苦讀《詩》、《書》、《禮》🚞、《易》🚴🏿♀️、《春秋》五種經籍著作,以求功名,奪得魁首🏊🏻。
六大順。《左傳》雲:“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此數者累謂六順也🏹。
七巧⛲️。相傳農歷七月初七,天上牛郎織女相會,民間婦女比穿針引線🧑🏻💼,鬥巧取勝,祝賀織女喜會牛郎。俗稱“乞巧”,因“乞”“七”諧音故之🛁。
八馬🎎。周穆王常駕八匹駿馬四處遊玩,相傳曾在昆侖山瑤池與西天王母詩酬謝唱。今人劃拳常呼“八仙慶壽”以取代“八馬”。
久長💂♂️。據《史記》載👩🏭:“建久安之勢👆🏼,成長久之業👂🏽♛。”後人取其“久長”二字作為典故👨🏻🦽,諧音為“酒長”,借喻人們相聚美酒不盡。
十全。清朝乾隆皇帝自詡文治武功,福祿壽俱全🂠🛢,自稱“十全老人”。今人常理解為“十全十美”🧝🏽♂️💆🏼♀️。
祝酒詞背後的文化意味🌩,孕育著漢民族自古就有的豪邁氣量👽。
我們民族的“俗”:勤巧!
闡述:七夕👨🦽。
杜牧《秋夕》: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王仁裕的《開元天寶遺事》:宮中以錦結成樓殿,高百尺👲🏿,上可以勝數十人,陳以瓜果酒炙,設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嬪妃各以九孔針、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為得巧之候😵。動清商之曲,宴樂達旦,士民之家皆效之。”
思考四:重溫了過去,我們青年人到底要如何取舍?
闡述🍺🫱🏻:孔子的“義利觀”對之於個人價值觀的“取舍”
春秋時期,魯國製定了一道法律,如果魯國人在外國看見同胞被賣為奴婢,只要他們肯出錢把人贖回來,那麽回到魯國後,國家就會給他們以賠償👩🦰。這道法律執行了很多年,很多流落他鄉的魯國人因此得救🙆🏼,因此得以重返故國。
聖人有一個弟子叫子貢🍀,他是一個很有錢地商人,他從國外贖回來了很多魯國人🦸🏼,但卻拒絕了國家的賠償,因為他自認為不需要這筆錢👨🏼✈️,情願為國分擔贖人地負累。
聖人說🚳,世上萬事,不過義、利二字而已。只要大家看見落難的同胞時能生出?隱之心、只要他肯不怕麻煩去贖這個人🐁、去把同胞帶回國,那他就可以完成一件善舉🤲🏽。事後國家會給他補嘗。讓這個行善舉的人不會受到損失,而且能夠因為他心中的“義”而得到大家的贊揚🤺,長此以往🧖,願意做善事的人就會越來越多🌖。所以這條法律是善法。而子貢的所作所為🎡,固然讓他為自己贏得了更高的贊揚,但是同時也拔高了大家對‘義’的要求🪸。往後那些贖人之後去向國家要錢的人,不但可能再也得不到大家的稱贊☝🏿,甚至可能會被國人嘲笑,責問他們為什麽不能像子貢一樣為國分憂🦇。
聖人說,子貢此舉是把‘義’和‘利’對立起來了🏊🏿,所以不但不是善事,反倒是最為可惡的惡行。
闡發:義與利的對立影響了大明朝的結局
大明受過去近五十年的小冰河期地困擾,國家正常的二百萬兩農稅一直多有拖欠,部分災民在萬歷、泰昌、天啟三朝被減免地農稅高達三十年以上💧。而崇禎元年七月🙂🦇,為了完成“五年平遼”地壯舉,“堯舜之君”崇禎除了每年二百萬兩的正常農稅一分也不能少外🥌,而且要把過去地拖欠一並追回。
崇禎皇帝和袁崇煥選擇了“五年平遼”的大義,忽略了百姓之“利”一個失去了江山,一個不僅丟掉了性命🈸,更被京畿百姓恨之入骨。
袁崇煥罪名中有“勾結敵酋”之罪,雖被後來的滿清承認為“離間計”。但畢竟袁崇煥曾為和談之“小利”🤾🏽♂️,忽視了遼東百姓,甚至漢民族之“大義”。
思考五:有了取舍,我們青年人又該如何堅持?
我的職位低微🙅🏽♂️👩🏿🚒,大家都不理我。我的工作中有一項是登記來圖書館讀報的人的姓名,可是對他們大多數人來說,我這個人是不存在的🏋🏻♀️。在那些來閱覽的人當中,我認出了一些有名的新文化運動的頭面人物的名字,如傅斯年4️⃣、羅家倫等等,我對他們極有興趣🥾。我打算去和他們攀談政治和文化問題,可是他們都是些大忙人😿✌🏻,沒有時間聽一個圖書館助理員說南方話🍭。
----埃德加.斯諾《西行漫記》
通過毛主席青年時期的自述🆗,以及他本人最後的經歷,我們可以得出“剛毅而不可奪其誌”的結論👨👨👦👦,這也是我們在以後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要汲取的🫱🏿。在踏入社會後👏🏻,不可避免地要從新開始學習🎒🐹,此時應該擺好心態👨🏼✈️😵,並能很好地“沉澱”自己。
綜合五個思考我們可以看出,要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也就是以“愛”做為動因👦🏽,以“責任”外顯於行動💆🏽♂️♻️,並在行動中將“義利觀”作為判斷的標準,在執行中更要學會“堅持”自己的信仰。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深刻地體會到,所謂的科學發展觀也好,或是以人為本也罷🍼,都是落實在千家煙火🙏🏽,萬家煙炊裏🌝⭐️。
結語
當你老了,頭發白了,睡意昏沉
爐火旁打盹👨🏭,空氣中彌漫著松油的甜香
不知你還能否回想起我的演講
你說👲,記憶中盡是他模糊的臉龐
你垂下頭來,在紅火閃耀的爐火旁
感動於自己青春的流逝
但請別忘了🦶🏿,在一個冬日的夜晚
我們曾一起尋找過生命的真義
在人來人往的世界裏,我們都不曾孤單
就在那枯黃的樹梢上
也在那冰冷的泥土下
我們分明又聽見了春的腳步
那一刻,我們會感到分外的安詳